近日,據媒體報道,上海嘉定區樂惠路某小區門口發現大量活體寵物盲盒,上百只奶貓奶狗被裝在紙箱覆蓋的籠子里,瑟瑟發抖、哀嚎不止。
這批寵物盲盒被發現時,已經有不少動物死亡。當地志愿者接到居民舉報后趕來救助,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寵物活體盲盒除了滿足部分人的獵奇心理外,并無任何益處。對于被售賣的動物幼崽來說,盲盒是一個生存條件極差的牢籠,它們尚缺乏自我生存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極容易死亡。同時,對于購買盲盒的消費者來說,未通過檢疫的活體動物可能攜帶大量細菌病毒,尤其是部分異寵,對人體健康與環境都有可能造成威脅。
此外,正是由于盲盒的未知性,導致很多商家雖標榜物超所值,但往往是夸大宣傳,實際出售的商品多為低價次品。以寵物活體盲盒為例,商家極有可能用患病的、殘疾的“星期貓”“星期狗”等代替宣傳的名貴品種。這樣的行為,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障法,既涉嫌虛假、夸大宣傳,也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無視。
實際上,寵物活體盲盒亂象的出現并非一時。今年5月,就有志愿者在四川中通快遞某網點攔截160多個寵物盲盒,里面的寵物多奄奄一息,有的已經死去;隨后,蘇州滸關青花路中通快遞中轉站,發現32只裝有活體動物的快遞盒,僅一只幼犬幸存。
如今,盲盒市場與寵物市場的不斷擴大,更加使得不少消費者對寵物活體盲盒產生濃厚興趣。正是由于這部分市場的存在,才使部分商家迎利而上,急于抓住這個所謂的“風口”,無視道德與法律的規范。
這種將活體寵物裝進盲盒售賣的行為,與虐待動物無異,挑戰著人類對于保護動物的認知。而從法律層面看,《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實施細則》第33條明確規定,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各種活的動物。今年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同樣規定,經航空、鐵路、道路、水路運輸動物和動物產品的,托運人托運時應當提供檢疫證明;沒有檢疫證明的,承運人不得承運。
很顯然,被隨意放進快遞盒中的寵物活體,并沒有進行過嚴格妥善的檢疫。而面對屢次出現的違反法律的活體動物運輸行為,也迫切需要進一步調查與追問:這些快遞是如何進入運輸鏈的?快遞公司是否盡到了相關責任?
與不斷擴大的寵物市場相比,針對寵物活體交易的相關法律法規是不完善的。寵物交易雙方責任、檢疫規則、運輸方式等內容,多散見于不同法條中,并沒有十分明晰的規定。法律與法規的缺位,也導致了寵物活體交易的逐漸失控,寵物盲盒亂象才會一再出現。
因此,遏制寵物活體盲盒買賣行為,亟須加強對寵物活體交易的規范,明確買賣雙方的責任。對于確實有著寵物活體運輸需求的消費者,不能一味否定其需求,如何合法合規地進行活體運輸,需要更加明確的規則,以規范逐漸失控的市場。
此外,相關市場監管部門也應及時完善監管規范,明確各部門責任,加強對活體盲盒的監管與處罰力度,既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也保護好動物的生命健康。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