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家壩村建起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為村民提供了舒適的休閑娛樂場所。熊凱 攝
從鎮巴縣城驅車約1小時到達小洋鎮魯家壩村,村中央近3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與整齊的移民搬遷安置房映入眼簾。由于地處高山,交通閉塞,資源匱乏,該村過去一直比較落后,是全鎮最貧困的村。
近年來,該村在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的幫扶下,搶抓政策機遇,充分挖掘潛力,加快培育扶貧產業,不斷改善基礎條件,強化智志雙扶。村上利用生態資源優勢,探索以中醫藥養生、休閑避暑為特色的鄉村旅游路子,發展農家樂6家,昔日偏僻、閉塞的小山村逐漸變成了人們休閑度假的熱門地。
“我以前在河南打工,2017年聽說村里有發展機會,就主動與村干部取得聯系,回來開了這家餐廳和電商超市,政府還資助我去考了廚師證、電子商務證書,餐廳第一年是免房租使用?!?0歲的村民羅奇明說,“現在收入很可觀,夏天游客比較多的時候,我都會聯系兩名本村貧困戶來務工,也算盡自己所能幫助鄉親?!?/span>
想要脫貧,必須還要有讓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產業。經過反復調研論證,該村將方向瞄準了中藥材產業。
2016年陜西臥龍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落戶該村,公司將村上的閑置土地全部流轉,建起了中藥材種植基地,貧困戶通過進入企業務工以及入股分紅的方式在公司獲得了多重收益。
2017年公司又投資400萬元,與陜西理工大學合作建立秦巴山區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開發實驗示范站,建立中藥材育苗基地,為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2019年魯家壩中藥材初制加工廠建成,初步形成了從中藥材育苗——示范種植——初制加工的全產業鏈,目前全村有32名貧困戶在公司長期務工,有52戶貧困戶在公司入股分紅,戶均年增收達5000元以上?!瘪v村第一書記齊澤說。
除了進入公司務工,村民自己種植天麻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62歲的村民溫友貴在自己的田里邊挖天麻邊高興地說:“今年種了400窩天麻,總收入大概4萬多元,過幾天就會有人專門來收,自己也不用操心銷售的問題?!痹摯逑駵赜奄F這樣通過自己種植天麻脫貧的村民不在少數。
如今的魯家壩已經是省級三變改革示范村、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019年還入選國家森林鄉村名單。未來,該村的發展藍圖已經繪就,在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一個業盛景美、村強民富、宜居宜游的新魯家壩已經啟航。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